多彩貴州網訊(記者 金星)6月27日至7月2日,華僑大學“追尋領袖足跡 擔當強國使命”港澳臺僑及留學生鄉村振興研習營40余名師生走進貴州,探秘貴州鄉村振興密碼。

研習營師生造訪布依族村寨、沉浸體驗式民族歌舞,在晴隆二十四道拐、遵義會議會址、茍壩會議會址感受紅色文化,在國家科普基地(中國天眼FAST)體驗現場教學,登上壩陵河大橋,走進貴州高速公路集團等。
“這次研習我們實地走訪了新屯布依古寨,華僑大學建筑學院師生曾在這里進行鄉村振興服務,幫助完善道路硬化等基建,協助改造傳統民居,最大程度保留布依族傳統的同時,拓寬村寨發展方向,改善村民生活。”中國香港學生黃安莉說。

在晴隆二十四道拐,華僑大學實踐導師黃潔萍為同學們介紹,“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我們從愛國僑領陳嘉庚先生的家鄉來到二十四道拐,學習和重溫南僑機工的家國情懷,有著重要意義。”
在遵義會議會址和茍壩會議會址,華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盧建華為學員們講述了遵義會議召開的歷史圖景和對新時代鄉村振興實踐的精神啟示。
緬甸華裔留學生彭婉婷說:“從小我聽著祖輩講述祖國革命故事長大,當我真正走到了歷史遺址和展館,親眼看到先輩們直面困境、力挽狂瀾的抉擇與智慧,令人肅然起敬。”

“從踏上貴州之行開始,我就很期待FAST天眼這一站,近距離觀看的時候,心中除了震撼,更多的是對南仁東先生深深的敬意。正是這些科學巨匠的不懈努力,中華民族的奔月追天夢想才能變成現實。”中國臺灣學生顧大衛說。
通過本次“追尋領袖足跡 擔當強國使命”研習活動,港澳臺僑學生在游、學、研、悟中進一步涵養家國情懷,增強使命擔當,深入了解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豐富內涵和卓越成就。
原文鏈接:https://site.gog.cn/650003/20250703/10647859335762416
(編輯:陳慕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