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球視野,中國情懷”為主題的2025年全球勝任力青年訓練營日前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我校受邀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35余所國內外院校的400余位師生共同參訓交流,學生劉思彤獲得“杰出營員”稱號(僅56名同學獲評)和“優秀墻報獎”,陳慕涵、段丁萌獲得“優秀營員”稱號。
本次訓練營圍繞AI治理的國際合作、全球勝任力人才的需求和培養、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等熱點議題展開,深入闡述了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如何培養一名優秀的新時代全球勝任力青年。
參訓代表圍繞“聯合國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進行了主題匯報。陳慕涵分析了優質教育的現狀和面臨的挑戰,作了主題為“Ensure quality education more accessible for all”的匯報,提出了完成聯合國2030優質教育目標的努力方向;劉思彤從“Labour rights to green employment”入手,闡釋了SDG8的概念框架以及體面工作與經濟增長的聯系性;段丁萌則點明了體面工作的核心要素,涵蓋實現這一目標的具體措施。
同學們從訓練營受益良多。劉思彤說:“全勝訓練營如同一座燈塔,照亮了我提升全球勝任力的方向。我將以此為激勵,持續深耕專業,勇敢擁抱多元,錘煉思辨與創造。”陳慕涵表示,很高興能與來自全國各大頂尖高校的同學齊聚一堂,一起探討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這也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立志成為敢于擔當、通曉國際規則事項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段丁萌則認為,“全球勝任力不只是會說外語、懂國際規則,更重要的是能跳出自身視角,理解差異背后的邏輯,從自身專業領域貢獻力量。”
近年來,學校努力構建全球勝任力人才培養平臺,以學生成長為中心,為青年人才的成長提供全方位支持,引入百余門全球治理線上課程、PBL交叉學科線上課程、國際科研基礎課程資源,以國際學院、外國語學院、國際關系學院、計算機學院四個學院作為試點,探索打造“專業+國際組織人才培養”復合型全球治理人才培養模式。2024年,學校獲批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首批“國際勝任力培養項目基地”,并獲得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頒發的“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創新實踐項目”教育實踐類優秀院校榮譽。

參訓師生赴商湯集團、蔚來汽車、特斯拉、節卡機器人等企業參觀學習
(責編:魏琳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