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官网-澳门威尼斯人儿童地带

HQU News

華大新聞

華大新聞

【人物名片】毛朝暉,祖籍湖南衡陽,博士畢業于新加坡國立大學。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國際儒學研究院副院長、孟子文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山東省臨沂荀子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浙江敦和基金會經學資助專家委員會委員、新加坡南洋孔教會名譽董事,入選福建省“閩江學者”獎勵計劃、福建省“外專百人”計劃。主持省部級科研課題2項,出版專著《唐文治與學堂經學的改革》,在《哲學與文化》《自然辯證法研究》《道德與文明》和Asian Philosophy等中外專業期刊發表論文40余篇。目前主要致力于儒家哲學的現代重構和傳統經學的現代轉型研究。

他出生于中國鄉村,但本科至博士教育均在海外完成,職業生涯和成家立業也都于海外起步。求學新加坡期間,他遭遇歐美同窗對中國上古史內容真實性的質疑,促使他開始重新反思中國文化。而持續面對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等的宗教布道與文化沖擊,則引發了他對自身文化身份認同的深層叩問。正是這種雙重困境,使他的教學著重關注生命個體安身立命和文化認同的焦慮,由此獲得了學生的共鳴和喜愛。

他是毛朝暉教授,一位任教華園的新加坡籍哲學學者。

微信圖片_20250617182647.jpg

教學研相長:哲學與現實的橋梁

《兌命》曰:“敩學半。”《禮記·學記》孔穎達疏指出:“上‘敩’為教,音教,下‘學’者,謂習也,謂學習也。”這是來自兩千多年前的中國教育哲學,也是后世“教學相長”思想的最初來源。自十余年前初登講堂,到如今帶教碩博士生,毛朝暉始終深感這句話具有顛撲不破的真理性和指導意義。教學實踐中,他始終堅持將古典學術同現代教學與研究相結合,面對當代教育的功利化與形式化頑疾,著力構建課堂與現實生活的聯結。例如在解析董仲舒“儒學經學化”時,他積極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是“經典”?一個民族是否需要一本大家都讀的經典?如果需要,董仲舒的時代需要一本怎樣的經典?

毛朝暉認為,通過此類基于哲學或哲學史的叩問,可以將問題聯結到更寬闊的文化脈絡,使之成為扎根文化的“廣義哲學”,同時通過構建這類問題與真實生活的鏈接,進一步使之成為具有生命實感的“生命哲學”。而基于“廣義哲學”和“生命哲學”,便能使“學術回歸生命,生命扎根文化”的理念落地生根。

這種教學法在實踐中成效顯著。2022年入職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至今,毛朝暉招收碩士生3名,共同指導博士生1名、碩士生1名。其中,他參與指導的來自納米比亞的博士生,完全不會漢語,而且并非哲學專業出身。但在過去兩年間,毛朝暉和另一位導師通過多次溝通,幫助該生解決了選題、文獻搜集和獎學金方面的種種困難,最近這名博士突破語言與專業壁壘,完成了畢業論文,順利畢業。

曾經,學院一名本科生在學業規劃方面一度比較迷茫,毛朝暉約她一起吃飯,在輕松的氛圍中進行深入的一對一交流,幫助她確定學業規劃。后來,他又指導該生參加集美區的一個劇本寫作比賽并最終獲獎,這讓她增強了信心、明確了方向。另外,在“荀子學的新開展”國際學術研討會、國學儒學座談會等活動中,毛朝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籌備、接待、組織等會務工作,使學生在實踐中開闊了學術眼界,提升了專業素養。

“教育者的使命不僅是傳道授業,更要充分利用哲學這一資源,幫助學生發現并實現自我。”毛朝暉如是說。

創辦讀書會,培養讀書人

4月23日,華僑大學孟子文化傳播研究中心“孟子讀書社”《孟子》導讀活動第28期在鄭年錦圖書館二樓討論間舉行。本期讀書會主要討論孟子性善論的哲學基礎、宇宙論依據及其現代意義,同時涉及科學實證、佛教因果論、人工智能發展等跨學科議題,呈現了一場思想碰撞的學術盛宴。

毛朝暉始終秉持“讀書是學生的本分”這一教育理念,強調人文教育應當首先培養明理的讀書人,其次才是培養專家學者。針對社會對人文學科實用性的質疑,他指出,人文學術通過塑造人格實現“人的改造”,這種看似無形的效益實為維系社會健康發展的根基。培養千千萬萬明理的讀書人猶如為社會注入健康細胞,其價值不亞于造就尖端科技人才。“人文重在‘成人’,科學重在‘成物’,不可偏廢。”他說。

微信圖片_20250617193539.jpg

毛朝暉創辦的孟子讀書社成立暨首次導讀活動

由此,自本科時代起,毛朝暉便積極組織讀書活動。2014年,他與同仁在新加坡創辦萃英讀書會,以“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為宗旨,十余年來累計舉辦活動逾170期,吸引超過4000人次參與。2023年,在華僑大學及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支持下,他又創辦專注孟子學研究的孟子讀書社,目前已開展29期深度研讀,不僅吸引本學院師生踴躍參加,更有化工學院等外院學生加入。有學生參與讀書社活動后感慨:“這種每周90分鐘的思想慢跑,既夯實了我們閱讀經典文本的能力,也讓我們能借用孟子的智慧反觀當下的現實問題,實現一場跨越時空的智慧對話。”

文化傳播與社會服務實踐

在文化傳播實踐中,毛朝暉強調中國哲人“實踐的興趣”,也就是“改造自我”與“經世致用”的雙重使命,這要求學者走出書齋、走出校園、服務社會、服務人類。

111.jpg

毛朝暉在新加坡面向社會大眾講解《孝經》

自2010年起,毛朝暉便利用業余時間在新加坡國家圖書館、南洋孔教會等機構開設面向大眾傳播中華文化的課程,內容涵蓋儒家經典、唐宋詩詞等專題。回國后,他的公益講座足跡遍及各個文化地標,如2023年9月在湖南衡陽縣王船山故里解析《張子正蒙注》的創作背景,同年12月又應山東濟寧鄒城市博物館之邀在孟子故里剖析“孟子論快樂”的現代啟示等。

特別2023年8月,華僑大學孟子文化傳播研究中心成立,毛朝暉參與了該中心的創辦并主持日常運營工作。2024年12月,他又受命擔任華僑大學國際儒學研究院副院長。此外,毛朝暉還與坐落于集美大社的孟子書院合作主辦國際儒學座談會,邀請來自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及兩岸三地的學者分享各自的儒學思考與實踐,目前已主辦16期。

“傳統文化不應局限于學術機構的高墻之內。希望這些扎根現實土壤的實踐能做到真正服務社會、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讓優秀傳統文化可以活在現代生活中。”毛朝暉表示。

“文化薪火既要照亮三尺講壇,更要灑向煙火人間。這種守護與開拓并重的文化自覺,正是一位當代學人對中華文明復興使命的生動詮釋。”毛朝暉如是認為,也如此行動。他表示,將堅持倡導“學術回歸生命,生命扎根文化”的實踐路徑,深化“廣義哲學”和“生命哲學”的教學研實踐。


(責編:張羅應)

百家乐投注心得和技巧| 百家乐是不是有技巧| 百家乐官网真人投注网站| 百家乐顶路| 百家乐官网真钱娱乐| 乐天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高额德州扑克第七季| 百家乐规则博彩正网| 百家乐官网d博彩论坛| 大发888平台| 娱乐城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查找百家乐群| 乐百家乐彩现金开户| 葡京百家乐官网注码 | 金花娱乐城注册| 手机百家乐能兑换现金棋牌游戏| 喜力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官网软件编辑原理| bet365会员注册| 圣淘沙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大发888在线客服| 百家乐单人操作扫描道具| 百家乐官网怎样玩才会赢钱| 百家乐官网平台哪个比较安全| 大发888娱乐城积分| 赌博百家乐规则| 属羊的和属猪的做生意| 百家乐官网秘| 百家乐官网代理占成| 永利国际娱乐| bet365信誉好吗| 大发888登陆网页| 大发8888迅雷下载免费| 太阳百家乐代理| 百家乐便利| 开心8百家乐娱乐城| 华泰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官网扫瞄光纤洗牌机扑克洗牌机扑克洗牌机| 平江县| 大发888娱乐城欢迎您| 百家乐官网水晶筹码|